国际

【华闻资讯】特朗普拒供“战斧”导弹 吁俄乌“停在原地”

2025-10-20 08:35 国际 [来自:华人世界网]

——华盛顿与莫斯科重回战略边界博弈的临界点

郎说01.png

美国华尔街视、华人世界网华盛顿2025年10月19日消息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闭门会谈。这是两人今年以来的第三次会晤,也是俄乌冲突进入战略僵持阶段后最具象征意义的谈话。特朗普首次明确表示,美国目前不会向乌克兰提供“战斧”巡航导弹(Tomahawk),理由是“时机未成熟”,并强调“我们宁愿他们不需要战斧导弹——那意味着战争或许可以停下来”。

华府战略转向:由“军援优先”走向“停火优先”

郎说04.png

这场会谈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:美国的对乌政策,正从“军事援助驱动”向“战略止损”转型。消息人士称,特朗普在与泽连斯基的讨论中明确表达了两点:

1.美国的军火体系正承受多重压力。

当前,美国正同时在支持以色列、协助亚太盟友防御体系升级、维持北约常规威慑。

“战斧”巡航导弹作为高精尖战略储备,其库存与生产节奏受到材料、芯片及推进系统供应链的掣肘。尤其是在中国强化对关键稀土、金属及电子元件出口的战略性控制后,美国在导弹制造链条上的脆弱性被迫显现。

2.避免升级失控的区域冲突。

特朗普指出,若美国贸然提供“战斧”,俄方必将视为直接挑衅,导致战火扩大甚至威胁欧洲大陆安全。他表示,“现在是时候停止杀戮,让历史去评判,而不是导弹。”

郎说02.png

泽连斯基的坚持与无声的焦虑

乌克兰方面则将希望寄托于“战斧”的远程威慑力,认为其可打击俄境内能源与军事设施,从而迫使克里姆林宫回到谈判桌上。美国华尔街卫视援引现场消息称,泽连斯基甚至向特朗普展示了标注俄境内潜在攻击目标的地图,希望借助导弹换取谈判筹码。

但特朗普的回应是冷静而含蓄的:“我们也需要战斧,美国不能放弃保卫国家的最后屏障。”

在某种意义上,这句话已经超越了战场语境,直指全球战略资源的竞争本质。

季小华深度评论:“导弹之辩”实为“时代转向”

美国华尔街卫视创始人总裁、著名国际事务评论家季小华先生指出:

“这场‘拒供战斧’事件,表面上是军援取舍,实质上是美国对全球战略布局的一次主动收缩。美国不再单纯依靠军事支撑盟友,而是回到‘战略自守’与‘全球再均衡’的主导逻辑。俄乌之战已非单一战场问题,而是全球秩序重新洗牌的压力阀。”

季小华进一步分析:

“中国对关键资源与供应链的掌控,使西方在高精尖武器体系中面临现实掣肘。美国此刻谨慎,是理性的防御行为——不是怯懦,而是清醒。只有保证本国弹药与防卫体系的完整,美国才有资格主持和平谈判。特朗普此举,既是现实的考量,也是试图通过谈判取代扩战的战略信号。”

和平谈判的临界点:

当战争机器减速,历史开始说话

郎说06.png

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强调:“让俄乌停在原地,双方都宣称胜利,让历史作决定。”——这句看似平实的话,其实是一种对国际关系新框架的试探。它意味着:未来的世界秩序或将以“有限胜利、共存共守”取代“零和对抗、彻底清算”。

泽连斯基则在记者会上回应称:“我们相信特朗普与美国真心想结束战争。”言辞平静,却透出一种来自前线的疲惫与现实。

战争的终点从来不是胜负,而是理性

当战争陷入循环、外交陷入沉默,真正的政治家懂得在导弹点火前熄灭引信。无论是布达佩斯的潜在会晤,还是白宫内那两小时的闭门交锋,都预示着新的转折正在形成——一个从“武力主导”走向“理性制衡”的时代。(来源:美国华尔街卫视国际新闻编辑部2025.10.19同步首发)


发表

条评论

查看更多

首页

消息

搜索

会员